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29日宣布的《中国科技结果转化2021年度陈诉(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2020年,3500多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凌驾46万项,合同总金额12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当年到账金额为800多亿元。
该年度陈诉由中国科技评估与结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配合编写,已连续4年出书宣布。这三家机构当天在北京举行2021年度陈诉新闻宣布会称,总体来看,随着中国促进科技结果转化系列政策规则的逐步落实,各高校院所科技结果转化已进入平稳生长阶段。
——科技结果转化活动连续活跃。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为466882项,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当年到账金额为811.7亿元。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结果凌驾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261家。
——多种方式转化的科技结果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结果的合同项数为20977项,合同总金额为202.6亿元。转化合同金额凌驾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凌驾40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项数、合同金额略有增长,合同项数为445905项,合同金额为1053.5亿元。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凌驾10亿元的高校院所共12家。
——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结果特点方面,一是高校院所以转让、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结果的合同金额明显增长,以许可方式转化科技结果的合同金额显著增长,三种方式转化科技结果的合同金额分别为69.8亿元、65.0亿元、67.8亿元。
二是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结果的平均合同金额为96.6万元,其中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达1335.4万元为最高。
三是科技结果流向聚集明显,超四成转化至制造业领域,超六成转化至中小微其他企业。
四是各地方科技结果产出与承接能力漫衍特点显著:山东、广东对其他地方产出的科技结果吸引能力强,承接金额最高;江苏、浙江科技结果产出能力强,承接和输出能力较为匹配;北京、上海高校院所多、科研能力强,输出结果到其他地方合同金额远大于承接其他地方结果转化合同金额,对其他地方的辐射能力强。
五是奖励个人金额比例占结果转化现金和股权收入总额的比重凌驾50%,奖励研发与转化主要孝敬人员金额占奖励个人金额的比重凌驾90%。
——兼职及离岗创业和创设参股新公司方面,高校院所兼职从事科技结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略有下降,创设和参股新公司的数量显著增长。在外兼职从事结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为14043人,下降3.0%;创设和参股新公司数量为2808家,增长28.9%。
——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不停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专门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结果转移转化不停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生长。同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的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服务平台的数量快速增加,不停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结果转移转化。802家高校院所自建技术转移机构,比上一年增长16.4%。1106家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比上一年增长5.5%。
《中国科技结果转化2021年度陈诉(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也指出,近年来科技结果转化推动事情虽然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但仍然存在科技结果转化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协同落实、复合型转移转化人才欠缺、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三项针对性建议:一是完善科技结果转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落实;二是培养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三富厚金融支持模式,强化财政金融资源引导作用。(完)